新浪微博
微信互动

“多相反应过程中的介尺度机制及调控”重大研究计划年度学术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2017年3月15日-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多相反应过程中的介尺度机制及调控”重大研究计划年度学术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化学科学部副主任杨俊林研究员主持。项目指导专家组、特邀专家、基金委管理组成员及近190名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骨干参加了会议。

  项目指导专家组组长李静海院士在开幕式上指出,要充分认识“介尺度”的科学内涵,真正聚焦“介尺度”问题,用“介尺度”的概念和方法揭示科学本质,并表示要力争把本重大研究计划做成一个科学典范。杨俊林副主任强调重大研究计划应当遵循“有限目标、稳定支持、集成升华、跨越发展”的基本原则,要对照科学目标开展研究工作,理论和实验相结合,鼓励学科交叉和项目间交流合作,稳步推进计划实施。

  本次研讨会共有22名重点项目负责人及32名培育项目负责人做了口头报告,62名培育项目负责人做了墙报展示。专家组对口头报告逐一进行了点评,并对2013年和2014年支持的两批重点支持项目进行了中期评议。会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介尺度共性原理和方法:包括介尺度机制的科学内涵、密度泛函理论、能量最小多尺度模型、耦合表面反应与传递的介尺度分子模拟及系统学/博弈论等数理方法;介尺度结构实例研究:用介尺度的概念研究多相反应过程中存在的复杂多尺度结构问题;介尺度结构的表征:发展介尺度时空结构的计算和实验表征方法,深化对介尺度动态结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理解,使相关研究由平均粗粒化方法逐步发展为介尺度方法导向的研究;介尺度方法在重大过程中的应用:聚焦材料的理性设计和过程的直接放大。

  李静海院士在会议中强调,“介尺度机制”这一研究主题是我国化学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发展的特色和历史机遇,近年来国际上相关机构也开展了“介尺度”科学的研讨。“介尺度”指的是单元尺度和系统尺度之间的复杂动态结构的中间尺度,它因不同层次的具体系统而异,与传统的“介观尺度”概念不同。这一点构成了该计划的特色,但取得更深层次的理解仍需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这既是该计划的特别之处,也是其潜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同时也对项目指南、遴选、组织和管理等方面是一个挑战。他进一步指出,“介尺度”科学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目标。他希望下一步通过项目集成,能够更透彻地认识和阐明各个具体过程中的介尺度问题,进一步深化研究主线,吸引更多的优秀科研人员参与。基金委化学五处处长孙宏伟研究员希望各项目在具体的方向上继续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加强材料表界面和反应器两个层次关联的研究。杨俊林副主任指出该重大研究计划为化学工程基础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视角,同时也是新的挑战;他希望各项目在已有进展的基础上,强化对介尺度结构动态行为、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的认识。下一步工作中需要对本重大研究计划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在更深层次强化介尺度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并推动重大工程应用。(本文转载国自然基金委员会)
上一篇:我国学者在基底样型乳腺癌转移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下一篇: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加强党对科学基金领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7年度党组(扩大)会议在京召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