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微信互动

白眉猴为什么不得艾滋病?


  众所周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猕猴,会导致艾滋病(AIDS)的发生。然而,SIV对其天然宿主的感染——乌白眉猴(Cercocebus atys),在很多情况下是非致病性的。那么,白眉猴为什么能够避免艾滋病?


  为此,美国埃默里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对乌白眉猴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与其他灵长类(包括人类)的序列进行比较,以推动艾滋病的研究。这项成果于本周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在Yerkes研究中心的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主任Guido Silvestri的领导下,研究人员对白眉猴和艾滋病易感物种(如人类和猕猴)的转录本组装进行全基因组比较分析,以确定影响易感性的宿主遗传因素。


  他们在白眉猴中发现了一些免疫相关的基因,与猕猴和人类的序列存在分歧。与猕猴相比,白眉猴最明显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在于免疫调节蛋白ICAM-2(细胞间粘附分子2)和TLR-4(Toll样受体-4)。


  ICAM-2是一种在各种免疫细胞上表达的跨膜糖蛋白,与淋巴细胞归巢和再循环有关。研究人员发现两种灵长类动物之间的ICAM-2蛋白无法对齐,并进一步证实了截短蛋白的表达。


  为了检验所观察到的ICAM-2遗传差异是否有功能影响,研究人员利用识别保守表位的抗体,测定了ICAM-2在人类、猕猴和白眉猴免疫细胞上的表达。研究表明,ICAM-2基因的缺失是乌白眉猴特有的,而不存在于其他SIV天然宿主或灵长动物中,包括狒狒和猕猴。


  随后,研究人员又研究了乌白眉猴基因组中TLR-4蛋白的改变。这个基因通常触发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的诱导、成熟和活化,以应对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LPS)。


  在致病性的HIV或SIV感染中,TLR-4刺激的加剧以及伴随而来的促炎症信号被认为是HIV诱导的慢性免疫激活的主要机制。然而,对于乌白眉猴,研究人员发现基因变异减少了细胞中mRNA的表达以及LPS肿瘤坏死因子的分泌。


  研究结果表明,TLR-4受抑制可能促使乌白眉猴在感染SIV时减少免疫激活。这种TLR-4的基因改变是乌白眉猴及其他SIV天然宿主所共有的,包括长尾猴、鬼狒和疣猴。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数据为HIV和SIV发病机制的比较基因组研究提供了资源,同时也有助于阐明感染SIV的白眉猴避免艾滋病的机制和通路。这些结果有望改善HIV感染者的长期护理,减少母婴传播,并指导HIV疫苗的开发。未来,他们计划开展更多测序项目,以研究其他的天然宿主。


 (本文转载生物通)

上一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必需氨基酸代谢如何促进肿瘤恶化
下一篇:“益生菌”的庄严使命:提高癌症免疫疗法成功率
分享到: